• 您好,欢迎访问33目录网!本站专注于优质网站导航,打造方便快捷的分类目录网站!
  • 注册 / 登录
  • 数据统计:
  • 176 个主题分类入
  • 53172 个优秀网站
  • 9 个待审网站
当前位置:33目录网 » 网络资讯 » 科技新闻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独家专访蚂蚁金服旗下蚂蚁佐罗CEO To

发布时间:2017-11-06 浏览:10392次 来源:网友投稿


11 月 3 日,iPhone X 全球同步开售,不过在此之前,第一批入手 iPhone X 测评机的媒体,已经掀起了一波用双胞胎测试 FaceID 识别功能的高潮。同一天,一家名为蚂蚁佐罗的公司发布全球首个眼纹识别技术,正式向精准识别同卵双胞胎这一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同卵多胞胎虽然长相极端相似,不过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眼纹特征。眼纹识别就是针对眼白上的血管排布进行识别,相较其他维度的生物识别技术,在误识率和精准率方面表现更为优秀。而由于眼纹识别技术研发的门槛高、挑战大,此前业内尚未出现成熟的相关解决方案。

蚂蚁佐罗在实验室成功识别出数对双胞胎,包括同卵双胞胎

在今年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正式宣布其生物识别团队成立独立科技平台 ZOLOZ,中文名为蚂蚁佐罗,定位金融级的人脸识别,旨在推动生物识别技术能力的普及。蚂蚁金服全球核身平台负责人 Toby Rush 出任公司 CEO 一职,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负责人陈继东担任蚂蚁佐罗总经理。

生物识别机器人蚂蚁佐罗

「在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需要向各种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来回答『你是谁』的问题,生物识别技术在解决『你是谁』的问题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蚂蚁佐罗 CEO Toby Rush 介绍道,「我们的愿景就是帮助用户在保障隐私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独有的生物特征,更加简单、可靠、便捷地实现身份认证。」

蚂蚁佐罗 CEO Toby Rush

在这之前,Toby Rush 创办了 EyeVerify,这家专注于眼纹识别技术的美国创业公司,在 2021 年 9 月被蚂蚁金服高价收购。随后,Toby Rush 加入蚂蚁金服,成为蚂蚁金服全球核身平台负责人。

和绝大多数蚂蚁金服团队的成员一样,Toby Rush 也给自己取了花名——「闰土」,有别于一些调侃意味的花名,这个名字另有深意。

Toby 的家乡位于美国中部城市堪萨斯城,家里经营了一所农场。他认为闰土朴实、简单的乡下男孩形象,和自己的年幼经历十分相似,「这个名字能够提醒自己出身,时刻保持谦虚、低调的状态。」

Toby 向机器之心展示他的工牌,背景是他家位于堪萨斯城的农场,笑称工牌上面印着他的过去与现在。

明确在蚂蚁金服的「新身份」后,Toby 第一时间接受了机器之心专访,这也是他加入以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Toby 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在生物识别领域的探索中,对生物识别技术优势、研发创新的理解,以及蚂蚁金服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布局。

加入蚂蚁金服

2021 年 9 月,您的公司 EyeVerify 被蚂蚁金服收购。能否介绍一下具体过程?您为什么选择加入蚂蚁金服这样一个中国公司?

2015 年,也就是正式完成收购的一年前,在支付宝项目上,EyeVerify 就以技术提供方的身份与蚂蚁金服展开了合作。从那时起,支付宝开始眼纹识别技术的研发。当时,我们非常看好这项技术的实际落地和应用前景。除了支付场景,阿里整个体系对这项技术的需求也非常大。考虑到合作伙伴的需求以及阿里自身的因素,我们最后决定组队研发眼纹识别技术。

阿里体系覆盖面非常广泛,不仅能够服务整个社会,也能为个体提供帮助。如何在数字世界中完成识别、交付信任、保障安全?这非常有趣。在未来十年内,阿里计划服务 20 亿消费者,能够帮助这么多消费者,是吸引我加入蚂蚁金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阿里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也开展了相关支付业务,有机会帮助到全球用户也让我非常兴奋。

您的职业履历非常丰富,曾在咨询公司就职,之后涉足移动、无线、传感器、成像等众多行业领域,分别在 2003 年和 2012 年创立了 Rush Tracking System 和 EyeVerify 两所公司。能否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生物识别领域的?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大二期间,对软件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软件公司 SAT 工作时,我学习了 RFID(射频识别技术)相关知识,用 RFID 和移动设备搭建了一个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平台。

在意识到 RFID 在工业仓库中应用前景后,我创立了 Rush Tracking System。这是一家专注于 RFID 等追踪技术的公司,产品之一是给仓库叉车配备摄像头传感器,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软件会分析出叉车在仓库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完成清点存货清单、叉车驾驶员的调配等一系列任务。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视觉技术。

在意识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之后,我就把 Rush Tracking System 卖掉了。我找到许多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专家,和他们交流探讨。不久,我和一位堪萨斯大学的教授取得联系,他研究的方向正是眼纹识别技术,我们一起创立了 EyeVerify。

目前蚂蚁金服生物识别团队现状如何?团队之间协作如何?团队之间的融合给您带来了什么转变?

目前,中美两个团队合作开展研发,团队人员约 120 人左右。其中,中国团队约有 60-70 人,美国团队有 40-50 人。对我们来说,无论是文化的冲击还是思维的碰撞,都有挑战。有时,表达方式不同,理解彼此需要一个过程,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正在努力保持积极沟通,确保整个团队的研发进度。

就我个人而言,之前会把焦点放在眼纹识别技术上。蚂蚁金服现在做的是把人脸、声音、眼纹等识别技术整合在一起,搭建一个完整的身份核验平台,让识别更加准确。因此,加入蚂蚁金服后,我的研究范围变宽了。另外,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市场、行业洞察等方面,对我来说,构建平台是全新的尝试。目前,我也正在努力学习新知识,包括中国文化、阿里集团的文化、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各国文化。这个过程非常有趣,对我也很有帮助。

团队在近期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首先,我们会继续推动刚刚在肯德基上线的「刷脸支付」项目,这是我们生物识别技术非常重要的一个落地应用。其次,会进一步探索如何让用户在说话、触摸、行动过程中,自然完成身份校验。另外,隐私与安全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也会持续研究这些问题。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与落地场景

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落地场景中,最近发布的 iPhone X 就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完成屏幕的解锁,时下火热的智能音箱也在尝试融入声纹识别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您如何看待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潜力?

这正是技术让人感到兴奋的地方。本质上讲,任何应用场景中,生物识别技术都是在回答「你是谁」的问题。无论使用支付宝支付,还是在肯德基体验刷脸支付,抑或刷脸解锁屏幕,系统首先要知道你到底是谁。这也是金融服务中最重要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始终贯穿在各种不同的应用案例中。

我认为,生物识别技术在解决「你是谁」的问题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进入账户完成支付,还是获得权限唤醒家里的台灯,只要涉及解决「你是谁」的问题,生物识别技术都可以发挥潜力。

相较于传统的身份校验方法,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何在?

易用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的优势,使生物识别技术成为身份核验领域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回答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在现阶段大范围使用于金融领域的身份核验方法——密码。一方面,密码易被复制,易产生数据桥梁,存在安全性隐患;另一方面,密码的使用体验并不理想,输入密码的过程也不简单、便捷,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验证方式。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点在于既能够简化使用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又可以解决安全性问题。只需「做自己」,自然刷脸、说话、触摸,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在安全性方面,生物识别技术表现也不错,目前已经有相应的活体检测等防攻击技术予以支持。

您怎样看待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问题?

在部分场景下,验证的准确度要求非常高。比如,在银行应用场景中,生物识别技术必须拥有非常高的置信度及准确率,好让孩子没有机会登陆大人手机中的支付 APP。但在某些场景下,人们没那么关心这项技术识别的准确度,也不需要极高的准确度。这类场景下,我们会灵活调整识别准确度。

简言之,在身份验证需求较强的场景下,我们会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极力保证识别的准确率及稳定性。在一些娱乐性质强的识别场景下,身份验证的需求相对较弱,风险级别较低,我们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我们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及需求来实现平衡,重点在于谁在发问「你是谁」。

您如何看待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眼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常见生物识别技术所适合的应用场景?

我认为,无论哪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区别仅仅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不同场景下,用户会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在一间过于嘈杂的房间里,人们可能会选择微信打字的沟通方式;如果房间比较安静,人们会直接面对面交流。

当然,除了考虑用户的易用性,由于一些技术的识别准确率高于其他,不同时间、地点,某种识别技术的性能可能会有明显优势,所以,在具体场景下选取特定的生物识别技术时,也要考虑每种技术的性能。

其实,身处数字世界的我们会发现,摄像头、麦克风无处不在。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眼纹识别都是非接触式识别,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摄像头就能获取带有面部及眼睛特征的图片。但是,相较于人脸识别,眼纹识别需要质量和分辨率更高的图片,对摄像头也有一定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取到眼静脉的细微特征,完成后续算法训练。人脸的图片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所以,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不过,现在摄像头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每次新手机推出时,也会伴随更高质量的摄像头,所以,未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生物识别技术会发挥更大潜力。另外,将人脸与眼纹识别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也让我们非常兴奋。

双因子、多因子结合的识别方式会成为未来验证的主流吗?

会成为主流。多种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核验身份提供更多的依据,不仅能提升识别的准确率,还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例如,人脸结合眼纹识别就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使用体验,也能进入更多有趣的场景。不过,如何选取识别手段,还需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我们也正在尝试挑战这一领域的极限,未来六个月、一年内,会完成相关的技术落地。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与挑战

现阶段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和重点研发方向是什么?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让技术回答「你是谁」变得更加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把用户与服务合理地连结起来,生物识别技术才能起作用。

我们希望用户可以「做自己」,在自然地看、说、碰这些动作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图像、声音等数据,转化信息进而完成身份验证与比对。希望未来我们的技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在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攻克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为技术赋能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二,解决安全隐私问题。

首先,能够在特定场景中展现出价值,为用户提供合适服务,技术才有意义。很多研发人员在实现技术突破或是开发了一项新技术时,都会非常兴奋。不过,有时候,这些技术对实际生活改善并无多大帮助。无论是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指纹识别还是眼纹识别技术,都要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为用户提供价值。

其次,只注重新技术研发,不考虑保护隐私保护、解决安全隐患,这项技术肯定会陷入麻烦。金融级场景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隐私牵涉所有应用场景。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为用户构建一个保护隐私的安全屏障。

活体检测是身份校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蚂蚁金服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活体检测技术。通过与银行紧密合作,我们发现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是视频或手机屏幕翻拍进行的攻击。一旦攻击成功,不仅用户损失金钱,银行名誉、信誉也会受损。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在活体检测技术上已深耕多年,也在持续优化完善中。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大量攻击,在早期阶段,大约一年、两年前,我们碰到过防御失败的情况。我们也会针对算法进行优化迭代。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尝试用新的技术进行攻击,如 3D 打印、面具等,我们也在相应地升级防御手段。

您如何看待中美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存在的差异?

中国在技术整合的方面具有优势,美国倾向于深挖每项具体技术。

例如,阿里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会把技术整合进平台中,在许多不同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服务。区别可能在于技术应用率,中国会把技术应用于食物配送、银行保险等更广泛的场景中,推进速度比美国公司更快。

作者:机器之心

  版权说明:本文"独家专访蚂蚁金服旗下蚂蚁佐罗CEO To"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855532207QQ邮箱申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处理。

  • 上一篇: 生鲜电商瓶颈 行业标准缺失是关键
  • 下一篇: 新能源变革的征途
  • 相关资讯推荐
    全文人工智能翻译新平台:翻译狗
    翻译狗是杭州轻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的翻译平台,是一家专注于行业数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翻译狗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是目前唯一一个既可以进行全文在线翻译,又能够以接近自然语言方式组织、还能保持原文格式的平台,而且还非常便宜,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翻译平台在添猛虎:语翼Woordee
    语翼(Woordee)是传神语联网旗下2021年度新产品。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派单逻辑实现智能匹配,已成为目前成长最快的在线人工翻译平台。
    电子游戏正名史
    不久前,腾讯宣布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服务进行完善:对于腾讯游戏中三十日内类似消费超过500元的来自疑似未成年人的消费,腾讯将主动联系用户进行关注。在此之前
    独角兽集体“逃亡”港股
    近有小米、映客、51信用卡,远有美团点评、同程艺龙等。今年来,内地企业纷纷进入了密集赴港上市筹备中。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冲至全球首位,其
    流量漫游取消,但你可能因此多花钱
    这是自去年9月1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全国电话漫游之后,运营商又一次的大幅让利,从此省内、全国流量的区别成为历史。政策推出之后,得到无数舆论和用户的关注,大家都想
    周产5000辆Model 3,特斯拉成为
    对于特斯拉来讲,实现周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似乎早已成为了它的一个既定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代表了它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一家汽车公司,更加代表了它在未来能否
    花钱在世界杯打广告,不如花心思跟用户一起
    世界杯还没完,三支广告就已经火遍全网。但有时火了,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至少在当下,网上评论对它们大多不友好。面对90后,传统营销玩不转了以往的营销是“定位+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