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首度解析景驰:我们是跑得最快的无人驾
创业近半年后,王劲带着景驰最新的发展成果,重新回到媒体面前。
9月14日,在景驰科技天使轮投资方之一华创资本组织的分享会上,王劲以景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发表了主题为“无人驾驶的大国冲刺”的演讲。
延续了上一份工作的方向,离开百度后,王劲依然选择继续走在无人驾驶的研发道路上。
在昨天的演讲中,他也首度对外界披露了有关景驰科技的许多信息。
首先是团队。王劲首次对媒体透露了前滴滴出行无人驾驶高级总监杨庆雄加入景驰科技的消息。
在杨庆雄加入之前,景驰已经聚集了包括韩旭、李岩、陈世熹在内的优秀人才。王劲认为,景驰科技的优势在于既有侧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团队,也有能力很强的工程师团队,这两个部分的完美结合,是景驰能够在研发上走在前列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资金。有王劲这样履历华丽的创始人以及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团队,景驰从诞生始便得到资本的追捧。
王劲透露,景驰科技今年已经拿到300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而且目前即将启动A轮融资,目标是一亿美金。尽管数目巨大,但王劲认为完成它不是问题。
第三是军粮。延续此前在百度研发无人车的路线,景驰科技选择了3D技术路线,因此雷达仍是非常重要的硬件设备。王劲透露,景驰科技目前有四辆车,仓库里面有十个64线的激光雷达,这些可以帮助他们不断的去验证方案、搜集数据。
第四是生态。王劲认为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公司、车企与出行公司的融合,景驰目前已经与多家车厂和供应商、中国交通平台,包括地图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这些对于它建立生态都是非常可贵的资源。不过王劲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合作伙伴的具体信息。
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王劲还表示,景驰科技已经具备制作高精地图的能力,在国外是自己搜集数据,在国内是通过和地图厂商合作。在技术方案上,景驰科技采用的是一部分专家系统+一部分AI系统的方案。景驰的目标是到2021年6月前后能量产无人车。
王劲对景驰科技的商业定位是: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出行公司,不会自己造车,但会深度参与到造车的过程中,与合作伙伴紧耦合。
明年,景驰科技将把总部搬回国内,王劲表示他们正在寻找那个能够帮助自己更快把中国无人车落地的城市。
在创办景驰之前,王劲的经历一直是在大公司担任高管,创业给了他全新的体验。
王劲告诉我们,在美国,景驰科技租下了几栋楼,团队成员都是同吃同住,心无旁骛的进行技术研发。这一生活状态非常类似封闭开发,在大公司浸淫多年,这种创业氛围让王劲感到非常好。
“大家一周干7天,我也是一周干7天,我周末每个小时都被排满了。我这辈子没有工作这么努力过,就是希望因为我们的努力可以加速这个时间(无人驾驶实现的时间)的到来。”
以下为王劲演讲全文(为阅读流畅,深网进行了不影响原意的编辑):
今天和大家讨论无人驾驶。我跟大家谈谈,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真是一个大国竞争,每一个大的国家现在都在做最后的冲刺,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想一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在农业社会五千年我们领先,但在工业社会300年我们落后了,直到今天进入智能的社会,我们又有机会重回世界之巅,现在还不是第一,我们现在想要成为第一,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数据比我们好,我们借鉴过来。真的是我们的一个机会,成为世界最先进、最强的人工智能国家。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一个对产业影响最大的行业,这是为什么几个大国都把它看得非常重。
汽车产业的三个浪潮
我们谈到无人驾驶要探讨汽车产业,整个汽车产业我要重申一下,现在面对三个巨大的浪潮,朝这个行业扑过来。
第一个大的趋势是电动化。整个汽车行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德国已经率先制定在某一个年头不允许再生产汽油车、柴油车,中国最近刚刚制定了4年规划,全世界的汽车产业朝这个方向发展,已经是一个既定的方向。
汽车的电动化对中国来说代表什么?带来什么机遇,中国是一个汽车生产大国,但一直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两个东西造不好,一个发动机,一个变速箱,这两个还要配合起来,中国尤其知道最高端的都不是我们,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时机来了,中国换道超车的机会来了,因为电动车既不需要发动机也不要变速箱,整个制造的门槛有一个很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还有一个很好的辅佐作用,对无人驾驶来说,电动车的电控系统比过去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电信号来操作转向、刹车和加速等等都变得容易很多,本来油门都是机械式的,油门大小,改成一个电动的大小不需要机械的东西。很多东西都变得更容易,整个电气化、电控化能力有了一个提升,给了无人驾驶一个很好的条件。
第二更厉害,在2030年的时候,共享汽车将会超越私家车跑的里程。大家想一想,私家车跑的里程,今天很多都是私家车,要10年才被淘汰,新卖出的车大部分在后面的应用都是共享的车,共享出行将会成为一个趋势,这个东西在中国比在美国明显,因为中国人口更集中,我们一个400万的城市,市委书记说都是小城市,但是到美国那是超大城市,一个400万人口的城市,美国人没有人敢讲这是小城市。
中国共享出行,不要说汽车,自行车共享都是满大街都是,这都不用举例证明,拍几个照片来看就知道。中国的共享一定会远远早于这个临界时间点,汽车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后面10年里头,大部分卖出的车甚至绝大部分的车都是用来共享,而不是卖给私人的。
有这样一个观点。无人驾驶和共享出行是一个绝配,当无人驾驶更提早到来的时候,共享出行也会加速到来。当共享出行加速到来的时候,这个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变革,比刚才电动化变革大很多。
电动化的变革是什么呢?就是在美国从市值的角度,卖3万辆车的特斯拉一年就可以超过卖1000万辆车的通用加福特,这个世界不太公平啊,没有什么道理卖个3万辆车还赔的一塌糊涂的市值,比你那个赚钱赚得一塌糊涂,资金巨大、每年两厂加起来是1000万辆销量的公司市值还要高,这个世界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共享出行将会更大的改变汽车产业。共享汽车出来以后,传统卖车的模式将从B2C变成B2B。
你是一个大的出行公司,不管滴滴还是神州,当你每年要买50万辆车,绝对不会从4S店买车,会到车厂签单,固定供应。所以B2C和B2B商业模式不一样,销售渠道也是不一样。过去车厂销售渠道强,那就会击败很多销售渠道差的车厂,另外4S店布局是一个车厂竞争的壁垒,以后变成B2B之后整个游戏规则都不一样,这只是小一点的影响。
更大的影响在什么地方?汽车的品牌价值大幅度下降,汽车产业从我们小时候就给我们洗脑,坐奔驰、开宝马,你是什么人就要开什么车,我这一辈子看了无数的文章教给你,给你洗脑。但是大家想一下,你们坐滴滴的时候没有办法挑,滴滴快车,有优选车,UBER也可以挑档次,但没有办法挑品牌。更极端的例子是坐出租车,出租车你连档次都没办法挑选。
所以当共享出行来的时候,大家对品牌的挑选程度、选择度大幅下降。当B2B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挑剔,它就是按照比较市场化、比较逻辑化来挑选车型。一旦这个趋势来的时候,品牌价值,汽车产业百年来建立的品牌价值我不说摧毁,会极大程度的降低。它的制造门槛下降,同时又提升了电控的水平、品牌价值会被降低、销售渠道被废等等,汽车这个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急剧的变化。
再来一个致命的,就是汽车的智能化。智能化这个事,绝对对车企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很有挑战性的课题,这个方面像科技公司、技术公司在领先,像谷歌、百度、腾讯、阿里有很明显的技术优势。
无人车的主要竞争是人工智能的竞争
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指出,今天一辆车90%的价值是汽车的硬件,10%的价值是软件。未来的车10年内车本身只有40%的价值,60%的价值都是软件,内容之类的比如微信、搜索、娱乐都在这里,内容和无人驾驶两个加起来是60%的价值,这个判断当时和我两年前判断极其吻合。
无人车是什么?不仅仅是一辆车,无人车是传统车加上一个机器人司机,这两个系统我现在看了一下,中国的出租车大部分都是10万块成本,大概卖10-15万的价钱,这个成本我今天用我所有的资料来预估,在2021年量产的无人车机器人的成本是10万元人民币,非常巧的吻合了刚才那个分析,这完全是后面才发现的巧合:车的硬件40%,无人驾驶40%,内容20%,以后我要从微信、广告能否赚一半的钱。这是一个非常巧合的事。
未来汽车产业肯定不是车厂来完全控制,这个结合起来整个价值链和掌控价值已经转向了软件,转向了科技系统,这是非常不一样的。
今后这个产业将怎么转变,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中国传统汽车市场非常大,但我们不强,这样的转变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弯道超车。现在不管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都会纠正,我们不是弯道超车是换道超车。
无人驾驶真的是一个大国间的竞争,因为无人驾驶一半的价值尤其是主要的一半竞争在机器人部分,这是人工智能的产品,这部分已经变得比较重要。
主要的竞争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中国和美国非常接近。但是我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的人工智能比美国强,美国现在确实有一个优势,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德国和日本非常想竞争无人汽车的领先地位,但它们一直以为这个竞争仍然是在车上面的竞争,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人工智能这件事上他们已经远远落后美中两个国家。
无人车最主要的竞争不在汽车上,将会在人工智能上,这是为什么中美两国将会在这个战场上做一个决战。
这是人工智能的专利数字,这个是中国的,这个是美国,其他的国家加起来才能是这个,再下来日本是黄色的,蓝色的是韩国,绿色的是印度,这些基本上和中美有档次的差距。中国和美国还有档次的差距,真是这样吗?情况不是完全按这个来看。
产业融合是发展方向
无人驾驶将会走向哪一个方向?我个人这样看,我也跟很多国内国际无人驾驶领导者交流,我觉得未来的方向是:
第一,产业融合。刚才说了,像智能占40%,消费占20%,汽车占40%,看谁能够把这个资源整合好,我认为用美国做例子,可以看到整个并购加剧,尤其是跨行业的,跨界的并购将会大量加速。
比如菲亚特克莱斯勒和谷歌合作,但合作比较麻烦,合作的耦合太松散,我认为力度不够,我刚才做了一个猜测,我觉得谷歌以后会更紧密的结合,包括资本结合。
出行公司Lyft为此正在崛起,本来Uber占绝对的优势,但谷歌率先成为一个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产业比较有趣。他们都在和这些科技公司、汽车公司进行各种方面的合作。我认为一定是产业融合的方面,至于谁在成为融合者,很难说,会根据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和机缘巧合决定,一定是这几个产业的龙头。
第二个大国竞争在什么地方?刚才说竞争在产业融合,第二个竞争在法律法规。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我觉得美国的法律变得太慢、太教条。参众两院,还有两个党,总统还可以投否决票。
美国直到前几个月,今年上半年五个州允许方向盘后面没有驾驶员上路,这个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更超出我想象的是众议院9月6号通过了一个法案,这里面有两个东西最重要。一是允许无人车在通过没有安全监测的标准下上路,而且每个车厂最多给25000辆的份额,3年内达到每个车厂10万辆。不说不完全,而是不知道怎么检测就可以规定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车上路。第二,不允许任何一个州独立立法阻止无人车上路,他们不允许州搞一个法规不让无人车上路。这个非常厉害,这个是全世界最快的。
现在对我们国家是一个考验,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非常重视,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到2021年12月三次看某个公司的无人车。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很少习大大会去看同一个公司同一个产品3次,不要说一年内,10年内都很少看这个事,一个产品10年内让习大大来看三次都很牛,说明他很重视,不仅仅是个人重视。过去三年内我们一直帮助推动无人车成为国家战略,我也请以前的老板在两会提案,我提供的材料。
中国在去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无人车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今年六月国务院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指导意见上,也是国家很重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属于浓墨重彩的那一部分。只是我们现在在立法上略微慢了一点,我相信咱们国家真的是要动起来,真的会非常快,我还是对中国在法律法规上能够支持无人驾驶这件事抱有很高的期望。
还有,大国的竞争是关于国民的素质,素质不是说过马路是否走交通灯什么的,中国人现在非常好的地方,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领跑全世界,包括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
这个是对L1,中国是蓝色的,不如美国人,但比其他的国家好。到L2的时候我们已经领先了,L3的时候我们大幅度领先,到L4的时候遥遥领先,这是咱们国家的民众支持的福气。最开始做无人车,没有人敢坐你的车,开什么玩笑。
无人驾驶的突破口在共享出行
无人驾驶几个意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第一是安全性,中国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超过500人,全世界我们名列前茅。这500个是500个家庭的suffer(痛苦),对社会、对国家都是重大的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第二是治堵,中国的拥堵也是名列世界前茅。
第三,经济性。中国人聪明勇敢,但是对reply sensitive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几个事对无人驾驶会有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我们的拥堵更厉害,但无人驾驶会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交通事故率高,无人驾驶都会有一个推进作用,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接下来一个判断,无人驾驶的突破口,一定是共享出行而不是卖给私家车。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经济效益好。你想一想,今天我们一辆车卖给私人,10万块的一辆车现在卖20万,大家说涨价了,什么时候降价呢,就得是推广无人驾驶车,改变现在有司机的车的模式。像我有司机,我觉得无人驾驶会比雇一个司机便宜很多。广大民众什么时候有司机?就是在坐出租车的时候,约车的时候。
我做了一个测算,在北京,我们大家都知道出租车的价格是每公里2.3元,但是这2.3元是3公里到10公里中间,到晚上11点后,它不是2.3元,整个平均下来,按出租车行业提供的数据,是3.2元每公里的平均数,就是你跑远了加上晚上等等,这是行业统计下来的。
而无人驾驶是1.6元/公里,这个价钱就是一个非常profitable(合理)和business(经济),不是说成本是这个。我可以告诉大家,1.6元/公里,我只要有3万辆车我就是一个盈利性非常好的出行公司了,无人驾驶车,只要3万辆,中国有多少出租车,不算网约车,150万辆。也就是说我只要拿五十分之一,2%的出租车市场,我就是一个巨盈利的无人驾驶公司。
在这里不展开讲后面怎样计算,大家可以大致理解,为什么无人驾驶在中国是盈利性非常好、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一个产业。我相信当普通人,坐出租车要100块钱车费的时候,坐无人车只要50块钱的时候,我觉得有人车很难和无人车竞争,不仅仅会让人愿意尝试无人车,更会刺激一个很大的因素,原来都是坐地铁、公交车出行的人会转来坐无人车、无人车的出租车,因为这个很方便,是门到门的服务,但公交车不是。
景驰速度
我们讲一讲,景弛我最骄傲的地方,景弛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 我们是速度最快的,我们是全世界最快的无人车公司。
我们在6月18号拿到了加州的路测牌照,两个半月整整。又过了一个星期,我们就在硅谷的中心一些开放的街道,完成了路测。 9月8号,在美国的rush hour(交通高峰期),就是中国的上下班高峰期,在很复杂的路况,我们的车可以跑的很好,在车海中间,这是一个不小的提升。我一直在了解有哪几个创业公司能够做到我们这个水平。到现在所有的我们叫做中国概念,不管是不是中国人,只要是中国概念和中国相关的创业公司,应该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能够在rush hour跑的很自由,很好的,据我所知没有,如果你们知道告诉我,我很想看他们的车,很多大公司做不到。
这是我们用景弛速度给大家证明,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这里面有一个人是第一次向媒体公布,中国最优秀的人工智能科学家都在我的无人驾驶团队,最Top-coder都在我们的无人驾驶团队,当时真的是天下无敌,在上一个公司也是天下无敌。
我们是一个非常平衡、综合的公司,我们有最优秀的科学家,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科学家。
我以前在很多地方分享,以前写个软件,我找工程师就行了,后来找到人工智能的时候,我发现单单工程师不行,所以我去招聘大量的教授,需要科学家,需要教授背景的科学家做deep learning,以前不需要。现在你要把Top-coder还有工程师和教授们结合在一起。所以你看我的团队,就是这样一个风格,这两个是大学教授,韩旭是美国的教授,李岩在微软带队做,陈世熹是Top-coder的代表,这样的人在我们这儿聚集了一大批。这个人是第一次公布,其他三个之前都上过新闻。
杨庆雄原来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在一家很不错的公司里面做无人驾驶的高级总监,在他们副总裁离职之后负责无人驾驶团队,是非常优秀的无人驾驶科学家和技术领导者。2012年在中国的无人驾驶大赛拿过第二名,他是很早就进入无人驾驶这个行业。
世熹写程序的能力非常强,在某一个公司非常著名,两次用单个人的能力把一整个团队挑下马。在一个公司有一个最顶级的团队,那个团队负责他们公司里面700多亿的系统,他调到那个团队之后,花了3个月,不声不响,一个人把整个系统重写了一遍,所有的指标比那个团队都要强。到了那个公司的无人车团队,又干了一回,也是一个人把整个团队的代码重写了一遍,也是所有的指标提升了。他做perception,做识别的那一块,把那块重新写了一下,人家做了快一年整个团队,他只花了一个多月就重新做了一次,这个很可怕。这只是花絮,这些让我知道有时候无人驾驶这种事情,不是你调一个兵团上去就行,就像中国搞两弹一星不是调一个四野军团上去,而是找钱学森回来。这个事也是,不是人多就可以,而是人的ability(能力)更重要。
为什么我们做的更快啊?我们的运气非常好,我们拥有所有创业公司最多的军粮,激光雷达。我们现在有四辆车,仓库里面有十个64线的激光雷达,你们知道有几个无人车的CTO到我们这来拜访,我们给他看激光雷达,他们羡慕的要命,当场说两倍价钱买回来,我们不卖。因为他原价给的那个公司,那个公司半年给他出货。我们人品好,一出道这个供应就没断过,我们需要多少就可以拿到多少。
我们在美国现在已经有四辆,这个车不断加大,但这个已经是创业团队最多的无人车车队,无人车车队大小什么重要?因为它是搜集数据的,大家知道数据对algorithm很重要,我们不断地用它搜据数据回来验证我们的算法是否正确,使得我们迭代速度变快很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跑得更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资金比较充分。我们前面拿的Pre-A轮,天使轮融资3000万,我们原来只想拿1000万,没想到拿了3000万,我们很快会启动A轮融资,A轮融资我们要拿1亿美金,我们觉得没有问题,可以超这个目标获得资金的支持。
要让无人车成功,要跑得块,还有一个就是,产业融合很重要。我们在ecosystem(生态)里,需要很好的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今天我们和多家车厂和供应商、中国交通平台,包括地图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使得我们得到的资源比别人多。就像刚才的激光雷达我们可以拿到,别人拿不到,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以后像无人车这样复杂的产品竞争的是ecosystem而不是一个公司单打独斗。
还有一个我们觉得是我们的优势,比其他公司,尤其比大公司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我们非常专注,我们就是专注我们擅长的部分,我们把无人车的技术作出来,和合作伙伴形成良好的合作,把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产品推向社会。
为什么能这么快?第一,人才;第二,合作伙伴;第三,数据。第四,资金。这些所有的加起来,我们是跑的最快的。
当然,人是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都很有经验,我们吸取了过去很多经验教训。过去走的弯路,今天不必重复。很多系统不管硬件还是软件系统跟上一家公司很不一样,基础系统一变什么都变了,整个硬件的架构和软件的架构,硬件的操作架构和软件操作系统都是截然不同。
正是因为这些经验积累,使得我们能够跑得比以前快太多了,我们基本节约了摸索和交流辩论的时间直接就上去,就知道该怎么做。有经验和没有经验差很多,我们前面的工程师都是有经验的,后面会开放招聘一些没经验的然后培训,以后会招英特尔的学生,会招校招的学生。今天我们没有校招的,所以专注的做一件事,再加上所有的机缘巧合,这些条件,给我们跑这么快的一个机会。
明年将搬回中国
总结,中国在跟美国的竞争中,虽然在无人驾驶这方面我们是落后的,因为说谷歌是从2009年开始做无人驾驶,这个时候中国没有一家公司真正在做无人驾驶,我上一家公司从2012年监测,2013年的1月份开干,到现在,中国有4年8个月的经验,这个不如别人。但是我们跑得快,我们avoid(避开)他们很多的错误,这个也是我们敢于对标威猛强大竞争对手的底气,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科学家一点不比他们差。
第二,中国的共享模式,包括自行车,汽车共享模式都会较美国来得快。中国的出租车150万辆,比美国多很多,出租车的使用频繁、效率高。公交车更不用说,美国大部分公交车都是空的,我们中国的公交车挤不上去,这些共享出行,共享出行一定在中国走得比美国的快,有人口的原因,有城市密度的原因,有经济型的原因。
第三,中国民众对交通安全的需求更迫切。我们为什么对无人车的接受度更高,也是大家相信无人驾驶会提升交通的安全性。
第四,交通拥堵的破局,每个城市的领导者,包括中央领导者,都想要找到一个破局的办法,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第五,汽车一直是中国想要突破的一个国家战略。终于有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能够用市场赢得一个真正强大产业,今天就是机会。我觉得当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时候,中国一定有机会。我们很高兴通过我们景弛的努力。
那天我在一个大会上,正和岛的年会,问我一个问题,做到什么程度感觉满足?我的回答是,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因为我们的努力能够让中国无人车的时代早一天到来,那都很满足。因为提早一天我们多救500条人命,有什么样的功德超过救500条人命,这就是我们整个公司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真的是大家一周干7天,我也是一周干7天,我周末每个小时都被排满了。我这辈子没有工作这么努力过,就是希望因为我们的努力可以加速这个时间的到来。
我们明年第二个季度景弛总部搬回中国,我也请大家把information传出去,我们正在寻找那个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把中国无人车落地,能够让这一天早日到来的城市,我们把总部,研发机构都搬过去,谢谢大家!
来源:腾讯深网
版权说明:本文"王劲首度解析景驰:我们是跑得最快的无人驾"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2855532207QQ邮箱申诉,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处理。
-
全文人工智能翻译新平台:翻译狗
- 翻译狗是杭州轻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的翻译平台,是一家专注于行业数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翻译狗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是目前唯一一个既可以进行全文在线翻译,又能够以接近自然语言方式组织、还能保持原文格式的平台,而且还非常便宜,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
翻译平台在添猛虎:语翼Woordee
- 语翼(Woordee)是传神语联网旗下2021年度新产品。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派单逻辑实现智能匹配,已成为目前成长最快的在线人工翻译平台。
-
电子游戏正名史
- 不久前,腾讯宣布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服务进行完善:对于腾讯游戏中三十日内类似消费超过500元的来自疑似未成年人的消费,腾讯将主动联系用户进行关注。在此之前
-
独角兽集体“逃亡”港股
- 近有小米、映客、51信用卡,远有美团点评、同程艺龙等。今年来,内地企业纷纷进入了密集赴港上市筹备中。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已冲至全球首位,其
-
流量漫游取消,但你可能因此多花钱
- 这是自去年9月1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全国电话漫游之后,运营商又一次的大幅让利,从此省内、全国流量的区别成为历史。政策推出之后,得到无数舆论和用户的关注,大家都想
-
周产5000辆Model 3,特斯拉成为
- 对于特斯拉来讲,实现周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似乎早已成为了它的一个既定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代表了它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一家汽车公司,更加代表了它在未来能否
-
花钱在世界杯打广告,不如花心思跟用户一起
- 世界杯还没完,三支广告就已经火遍全网。但有时火了,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至少在当下,网上评论对它们大多不友好。面对90后,传统营销玩不转了以往的营销是“定位+4P”